中国人的家训—《弟子规》第4讲 “孝悌精神”穿越时空
868 2022-03-03 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中国人的家训—弟子规 




第四讲 “孝悌精神”穿越时空


编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由贾存仁修订、更名而成。《弟子规》虽是一本童蒙养正读物,但因其内容源自《论语》,实则涉及为人之根本。《弟子规》 从孝顺之门、自性之途、诚信之则、恭敬之心与爱众之道几个方面引导我们扎下人生之根。主讲人李毅多老师在国内首档大型系列国学广播——《中华文化大讲堂》节目中,时隔七年之后再一次解读《弟子规》。以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实修积淀来解读《弟子规》,借鉴古人、贯通现代,融合东西,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并亲切地把《弟子规》称为“中国人的家训”。


《中国人的家训—— 〈弟子规〉》主讲人:李毅多先生   主持人:雅清。本网获微信公众号“中华文化大讲堂”授权转载。


本网全文转载,每周更新。


点击链接听音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M2Mzg5OA==&mid=2651863593&idx=1&sn=765d7e83351797771b362f1691b0c941&chksm=8441f23cb3367b2acc13376efbc0931ff90be841eb1fe79e493aa7d509fdbb5b10b12af4f4a8#rd


【总 叙】首孝悌。


(有人说:父母有些事情做错了,在我的心中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有机缘接触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我知道了要孝、悌,自己却怎么也迈不出这一步。怎么办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身为凡夫俗子的普通人了。生于世间,我们身上必定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一个人眼中观察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他就活在天堂;反之,则无异于自我折磨,好似活在地狱。如果我们眼中看不到父母身上无数的优点,却总是盯住父母的缺点,往往看所有人都只会看缺点,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痛苦了!


人通常关注的都是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往往看待问题不全面,把人生的一切障难不幸都归结为别人的原因,动辄怨天尤人,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所谓“感性的烦恼”。将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相信大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陌生,而您知道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吗?——是孝悌精神。


从“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到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再到《孝经》中的“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无不是在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当然了,父母不是完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彰显孝道呢?做子女的,该劝谏还是得劝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子女先不要急于对父母的所作所为下个人评判,因为我们自己也未必真的明理了。保持谦下之心和向学之心至关重要!


即便父母做的一些事有明显的偏差,我们或许无力改变,但也可以此为镜鉴,让自己今后尽量避免。这就是不断地在修正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从长远来看,整个家族会受益无穷的。

总而言之,父母行好父母道,子女行好子女道。各守其道,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各安其心;如此则家庭和谐,国泰民安!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得功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清代 王永彬 《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