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
-
- 李庄与同济,一场跨越八十余年的深厚情谊
- 内迁李庄 艰难岁月里的温暖
- 时隔八十载 情缘从未断
- 四川新闻网消息(胡雪 周瑜原)“‘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饱含深情的十六字电文至今镌刻在同济校史馆内,铭记在每一位同济人心中……”4月26日,在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通过视频发来祝贺,一段深情的话语,将人们的思绪一下拉回到那段艰难苦困又闪耀着人文
- 了解更多>
-
- 落雨天,留客天,我们推豆花等你
- 微火煮好,豆花沉底,窖水浮上锅面,嫩滑鲜香的豆浆便凝结成膏玉
- 一半窖水一半豆花,城市的天空飘荡着遥远家乡的味道
- 文/鱼公子川渝俗语“落雨天,留客天”,大凡每一位巴蜀人都热情好客大方,遇有客来,大抵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款待贵客,美食裹腹,也是人间一大乐事。来客几天前就定好了。餐厅老板梅姐一大早泡好一大盆豆子,易总亲自去磨浆,把推好的浆放入锅里烧开,用纱布口袋过滤除渣,把豆浆滤在铁桶里。左手拿一个富顺胆巴化卤水滴下桶
- 了解更多>
-
- 你不了解的苏轼,不仅是牛人,还是个吃货
- 蜀人的先天乐观禀性,给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品性
- 任它世间风雨,他自从容以对!
- 大宋嘉祐元年(1056年),四川眉山,一位高龄46岁的老父亲,带着两个儿子,从偏远的西南边陲,出川远游,沿江东下,进京应试。他的两个儿子:一位是虚岁21的苏轼、一位是虚岁19的苏辙。他本人就是《三字经》上说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没错,他们就是史上有名的巴蜀人杰——三苏父子,父子三人同列“
- 了解更多>
-
-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 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 在惠州,苏轼一共居住了两年半。短短的两年半时间,他给惠州带来了深远影响。
- 大宋元祐八年(1093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哲宗亲政。以司马光——没错,就是那个七岁砸缸救人的神童——为首的旧党悉数被贬出朝廷。既反对新法中的某些不合理部分,又反对旧法里的弊端,两头不讨好的苏轼,因“讥讪先朝”罪名贬知英州。未至谪居地,又传来消息,再被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不署政事,即只在惠州闲居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