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3年(公元1630年),永平四城滦州(今唐山市滦县)、迁安(今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滦河边)、永平(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遵化(今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失守,崇祯帝下诏令全国勤王。远在四川的石柱宣抚使秦良玉率部北出,奉诏救国。军队粮饷不够,秦良玉拿出家产,充做军饷。这一毁家救国的举动,获得庄烈帝崇祯的赞许,专门为她写了四首诗,以示褒奖: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土司衙门旧址
明朝末年,烽烟四起,天下动荡。继崇祯3年获庄烈帝赋诗褒扬四年后;崇祯7年,有军队攻陷夔州(今重庆奉节),围太平,秦良玉率军前去,对方撤军而走;崇祯13年,陕西罗汝才再度进犯夔州,秦良玉与对战,杀了罗汝才军队600人,并乘胜追击,夺取了他的大旗,擒获了他的副手。自此罗汝才逐渐衰败。
兵部尚书杨嗣昌对付民末起义军的策略,是“十面之网”,即将对手赶入一个包围圈,再集中歼灭。西南、西北地区的主要对手是张献忠、罗汝才等,四川地区成为执行这一策略的包围圈中心,杨嗣昌的战略就是将张、罗军队赶入四川,集中围困,再想办法歼灭。四川巡抚邵捷春率2万老弱病残的军队驻守重庆,能调动的军队只有官居四川总兵一职的秦良玉所率的白杆兵和四川副总兵张令的军队。
秦良玉对邵捷春的军事部署颇不以为然。她对前来的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陆逊之说,邵大人不懂军事,我一介女流,深受国恩,国难当头,理应赴死,只可惜与邵大人一起死。陆逊之问原因,秦良玉说,邵大人命令我驻军离他近一点,距重庆城仅30-40里;命令张令就近驻军在一个洼地,已经失去了地利;对方军队在山上,对我军情况一瞰无余,如果他们从高处冲下来,攻击张令,那么张令必败,张令败,势必连累我的军队失败,我失败,还能救重庆的邵大人吗?而且,兵部尚书杨大人也没有军事常识,希望将敌军赶入四川,集中歼灭,这是做不到的;邵大人在兵部的这种布署下,没有占据高处险要山地,令敌军不敢攻击我们,而是收缩兵力,固守重庆,这是失败的招数。
重庆大昌古镇
陆逊之对秦良玉的军事才能深为佩服,转告了邵捷春。于是邵捷春率部移防大昌(今重庆巫山县大昌镇),命令监军万元吉防军驻防巫山(今重庆巫山县),相互支援。
这一年10月,张献忠接连击败明军,秦良玉和张令率军迎敌。张令先行迎战,失败身死;秦良玉赶到时,张令军队已经溃散,于是率所部3万人迎战,也败了。她单人单骑去见邵捷春,说,情况危急,请下令全军迎战,现在还有2万人,我只要一半,就可以击败敌军。
因为有兵部尚书杨嗣昌定下的“十面之网”策略,四川巡抚邵捷春清楚主动迎战与杨嗣昌策略相左,且军粮物资已尽,无法保障后勤,不敢答应,秦良玉只得含恨而归。
张献忠占领湖北全境后,再度挥兵入川。秦良玉画出当时的整个四川形势图,划定谋略,上书时任四川巡抚陈士奇,请求派兵防守13处关隘,陈士奇没有采纳;她再度报告给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同意了,但再也无兵可派。崇祯17年春,张献忠长驱直入,进攻夔州(今奉节),秦良玉前去救援,众寡悬殊,战败了。
张献忠占领了四川全境后,秦良玉拒不投降。她说,我以女子之身,深受国家恩典20余年,现在国事不幸至此,余生不多,岂能投降叛贼?她告诫部下:如果你们中有人敢投降张献忠,我将诛连你们九族,绝不轻饶。其风骨如此。张献忠征服了众多土司,惟独没有征服石柱。
从张献忠后来入蜀的路线看来,秦良玉的战略是正确的。张献忠由武昌经岳阳进入四川,在巫山击败明军,到万州后水陆并进攻重庆,先后攻克佛图关(今重庆西南)、铜锣峡进入重庆城,然后从重庆走四川盆地,攻进成都。秦良玉建议邵捷春守住今天的重庆渝东地区即老万州下属的奉节、巫山,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杨嗣昌“十面之网”策略的失败之处:他想以牺牲全川百姓的办法,将张献忠赶入四川,集中兵力围剿,却忽略了张献忠所部多为流民的特征,以抢钱抢粮为主要目的,前期并非想建立政权,只是在李自成攻进北京后才有了建立根据地称王的想法。张部的这种特征,自然以游击战为主,打了就跑。杨嗣昌牺牲了全川百姓,却没有达成目的。
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清顺治5年7月,秦良玉病逝,享年74岁。她死后,南明王朝追赠她谥号“忠贞侯”。
重庆石柱万寿山风景
客观地看,石柱、忠州其时均为四川偏远之地,尚在土司治理时期,朝廷以抚慰为主。土司所部兵马为本族中人,骁勇尚武,对本族忠诚度高。秦良玉丈夫马千乘即为世袭土司,他死的时候,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才得以承袭夫职。但从她征战一生来看,其军事才能是很高的。
秦良玉不仅得到了其时的明廷认可,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他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据官方对秦良玉遗留的衣服等测量,她身高足有1.86米左右,出生于当时的文化人贡生家庭,幼读诗词,练武艺,习行军阵法。
中国人历来重视历史传承。上下五千年,能记入历史的人本来就不多,女性更少。且女性大多记入列女传,或因贞烈,如烈女传;或因显赫,如后妃传……;惟独没有列入将相列传,这是立下了赫赫功勋的男人们的专属地盘。秦良玉是正史上惟一列入将相列传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