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 考古队确认三星堆祭祀坑年代 3、4、7、8号坑为商代晚期
- 解决多年争议 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
- 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今天(13日)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进行阶段性成果发布。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队创历史最“豪华”阵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以及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整个发掘工作实现了跨领域联合、多学科融合,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
- 了解更多>
-
- 李庄与同济,一场跨越八十余年的深厚情谊
- 内迁李庄 艰难岁月里的温暖
- 时隔八十载 情缘从未断
- 四川新闻网消息(胡雪 周瑜原)“‘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饱含深情的十六字电文至今镌刻在同济校史馆内,铭记在每一位同济人心中……”4月26日,在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通过视频发来祝贺,一段深情的话语,将人们的思绪一下拉回到那段艰难苦困又闪耀着人文
- 了解更多>
-
- 你不了解的苏轼,不仅是牛人,还是个吃货
- 蜀人的先天乐观禀性,给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品性
- 任它世间风雨,他自从容以对!
- 大宋嘉祐元年(1056年),四川眉山,一位高龄46岁的老父亲,带着两个儿子,从偏远的西南边陲,出川远游,沿江东下,进京应试。他的两个儿子:一位是虚岁21的苏轼、一位是虚岁19的苏辙。他本人就是《三字经》上说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没错,他们就是史上有名的巴蜀人杰——三苏父子,父子三人同列“
- 了解更多>
-
-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 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 在惠州,苏轼一共居住了两年半。短短的两年半时间,他给惠州带来了深远影响。
- 大宋元祐八年(1093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哲宗亲政。以司马光——没错,就是那个七岁砸缸救人的神童——为首的旧党悉数被贬出朝廷。既反对新法中的某些不合理部分,又反对旧法里的弊端,两头不讨好的苏轼,因“讥讪先朝”罪名贬知英州。未至谪居地,又传来消息,再被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不署政事,即只在惠州闲居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