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冶金考古团队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国际著名考古学科期刊《Antiquity》发表题为“Chengba: the Dangqu City of the Han Dynasty in south-west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根据四川城坝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现,探讨了遗址内的各功能分区以及汉代地方郡县的管理形态;通过介绍遗址内最新发现的冶金遗存,对川东地区汉代冶铁技术特征提出了新认识。
城坝遗址全貌
文章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孙天强,通讯作者为李玉牛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映福教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卫东、刘芳为共同作者。
青铜马
文章指出,城坝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竹木类简牍、式盘等。简牍内容包括书信、爰书、户籍、簿籍、识字课本、九九术表、习字简等。中国目前出土有关户籍记录的竹简较少,城坝遗址出土的户籍类简牍为了解汉代的户籍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汉砖。
根据出土遗物结合碳14测年结果,遗址内冶炼活动的存续时间为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经整理统计,近年来,城坝遗址城址区以外共出土了超过两万块炼渣、耐火材料和鼓风管等冶铁遗物,是川东地区首次大量出土冶铁遗物,为研究汉代川东地区冶铁技术体系和铁器生产流通提供了新材料、新视角。
城坝遗址出土文物。
目前,遗址内已探明的不同功能分区以及大规模冶炼遗物的出土,说明该遗址在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应该是一处重要的城市聚落。城址内部和周边不同的社会功能分区是探讨汉代地方郡县人口规模、居住环境、城市功能和地方行政体系的宝贵资料。
宕渠瓦当。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渠江东岸,是賨人文化遗址,战国至汉时期的遗址。遗址由城址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部分组成。城坝遗址挖掘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沟、窑等各类遗迹数百处,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并且发现了宕渠古城的城墙、城门、房址、壕沟等。城坝遗址是川东地区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是川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巴文化遗址。2006年5月,城坝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供图)
记者:严衡玬 来源:达州融媒 编辑:李小平
|来源:2024-11-13 10:05·达州融媒 头条号